尚光·物理第一期光与量子物理

发布时间:2019-03-14  |  【打印】 【关闭

日程安排 

主讲嘉宾 专题名称 时间 地点
郭光灿院士 量子计算机 3月17日09:00--11:30 1号楼多功能厅
曾贵华教授 拟态物理 3月17日14:00--16:00 1号楼多功能厅
韩申生研究员 看见无法看见—光场的高阶关联及其在成像中的应用 33009:00--11:30 1号楼多功能厅
闫锋教授 成像技术的奇境 33014:00--16:00 1号楼多功能厅

    

专题嘉宾和内容介绍 

  1. 专题名称:量子计算机 

  主讲嘉宾:郭光灿 院士 

  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委会主任。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担任刊物《International J. of Quantum Information》的Managing Editor、《Frontier in Physics》《光子学报》等学术刊物的副主编。郭光灿院士曾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部中长期规划“量子调控”重大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首席科学家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学术带头人,200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7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进步奖,2013年获教育部高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CCTV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4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包括Nature子刊(30篇)、Phys. Rev. Lett57篇)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他引超过19000次。培养博士80余人,其中5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8人获得优秀青年基金资助,3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内容摘要: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特性的量子运算工具,它具有超强的并行运算能力,将会是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技术。本报告将讲述量子计算机诞生的背景、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基础和工作原理,特别讨论量子计算机研制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以及解决办法。最后介绍量子计算机研发的状况和趋势。 

    

  2.专题名称:拟态物理 

  主讲嘉宾:曾贵华 教授 

  曾贵华,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二五”863高技术发展计划某主题专家组专家;“十三五”中央军委科技委某主题专家。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获得者。全国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量子感知与信息处理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毕业于 ,获博士学位。2000年作为引进人才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同年破格聘为教授,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至2002年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Albert-Ludwigs Freiburg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06年至2007年应韩国国立全北大学Lee Moonho教授(韩国工程院院士)邀请做高级访问教授。目前研究领域为量子信息和拟态物理。已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发表重要论文20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近2000次;申请了50余项发明专利,已授权30余项;完成了多套工程样机和原型系统研制,部分已推向应用。 

  内容摘要: 

  由于量子物理独特的内秉属性,如量子纠缠性、量子随机性、量子叠加性等,量子技术具有经典技术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近年来,量子技术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但是,当量子技术应用于实际系统时,由于量子物理中的退纠缠、消相干等因素影响,基于量子技术的某些实际系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而在经典技术中,虽然其性能远不如量子技术,但是基于经典技术的应用系统具有鲁棒性和稳定性。量子技术和经典技术的这些特点,诱发人们去思考:是否可以利用量子技术和经典技术的各自优势而摒弃其缺陷,从而获得更有效的实际应用系统?针对这个问题,近期国内外的研究给出肯定回答。研究发现,这类问题具有共同的物理属性和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拟态物理。本报告首先通过几个例子给出了拟态物理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介绍几种有趣的拟态物理现象或效应;在此基础上,介绍拟态物理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带来的技术优势;最后,对拟态物理做了展望。 

    

  3.专题名称:成像技术的奇境 

  主讲嘉宾:闫 锋 教授 

    锋,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 

  我们曾经认为:世界天圆地方,宇宙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世间万物皆为人类而生;我们今天知道:世界小小寰球,宇宙量子为基无限浩渺,人类平凡渺小沧海一粟。所有这一切认识的剧变源自于人类内心永无止息超越自我的信念,归功于人类对成像技术极限不断的挑战和超越,正是这些成像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终于看到了宇宙诞生之初100亿光年之外的星系,看到构成世界的粒子原子分子,看到我们的过去未来。讲座将从这个星球上“第一只”眼睛开始,回顾成像技术发展的故事,论述成像技术内涵外延,追溯成像技术发展的使命,探讨当前成像技术的技术极限和发展方向。 

    

  4.专题名称:看见无法看见—光场的高阶关联及其在成像中的应用 

  主讲嘉宾:韩申生 研究员  

  韩申生, 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部主任(兼)。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会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科技委量子信息主题专家组成员,《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红外与激光工程》、《光学学报》及《量子光学学报》编委。近年研究方向主要为利用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超冷强耦合等离子体物理和强度关联成像及其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 

  传统光学成像技术主要基于光场的一阶关联,遵循“所见即所得”的图像信息获取模式。但在许多场合这种物面和像面之间一一对应的成像关系不存在或被破坏,此时通过计算光场涨落的高阶关联,有可能在适当的几何构型条件下“复现”传统光学成像中不存在的物面与像面之间一一对应的成像关系。这种基于光场高阶关联的计算光学成像技术被称之为“鬼成像”技术。报告将简要回顾人类对光的认识进程及其相应的光学成像技术发展史,重点介绍信息科学时代基于光场高阶关联的鬼成像研究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牵引、若干近期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