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概况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人才教育 院地合作 国际交流 党建 产业 期刊 图书情报 所务内网
 
大珩先生与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事业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1年07月22日 【 】 【打印】 【关闭

林尊琪 朱健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对世界激光聚变领域迅猛发展趋势的把握中,王大珩先生心里就一直在思考和策划如何在当时的基础上把我国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搞上去。座落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院内的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与大珩先生倾注的心血联系在一起的。

1978年,由我国核物理学界和光学界的两位顶级大师王淦昌先生和王大珩先生率领专家共同规划了我国ICF的总体发展蓝图。1981年的“无锡会议”,促成了神光I装置正式立项。1986年神光I建成。在两位王老的竭力倡导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建共管的联合实验室(也称为国家实验室)也在当年正式批准成立。

神光I在我国ICF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之后,在两位王老的提议下,国家对ICF有三次重大支持。两位王老和于敏先生为国家ICF发展进程提供了高屋建瓴的咨询建议,对开创和推进我国ICF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1986年到2001年,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共召开15次会议。大珩先生作为学术委员会的高级顾问,除第4次会议因时间太晚没有参加以外,从未缺席。凡是召开实验室的管委会、学术委员会,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一定来参加,有时还要推掉其他重要的学术活动。大家在开会中为区分两位王老,称比大珩先生年长7岁的王淦昌先生为“大王老”,而称大珩先生为“小王老”。两位王老对这种别致的称谓欣然接受。从此,中国和ICF领域内著名的两位王老以及他们对激光聚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研团队整合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广为科技界和世人称颂。“没有两位王老和于敏先生的功绩就没有今天我国ICF的发展”,这早已成为中国ICF界的共识。

大珩先生身为我国光学界的顶级大师,是神光系列激光聚变驱动器及相关支撑技术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者,技术方案的宏观策划和指导者,指明关键具体技术方向的引路人。神光系列激光聚变驱动器的研制成就凝聚了大珩先生的大量心血。

1998年后,神光Ⅱ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面临着挑战和考验,又面临着我国激光驱动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在这前后的三年里,大珩先生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一起多次到实验室和我们一起分析神光Ⅱ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我们共同研究和实施解决神光Ⅱ工程多项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

对待科学问题,王老的态度向来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在解决神光Ⅱ技术关键问题中,他要求我们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绝对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他要求研究工作和工程工作都要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决不能偷工减料,自己骗自己;跨越式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踏实工作、深入掌握科学规律本质的基础上的。

在2004年3月召开的第三届管委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年近九十的大珩先生,作为国家顶级战略科学家为国家激光聚变的可持续发展又做了一次重要讲话。他说:“神光Ⅱ今后往哪个方向去?联合室往哪个方向去?我想像神光这样的任务,从国家规划上说,作为国家的战略任务,应该列入到重大工程项目里。但是神光又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它还要解决跟国民经济有关的重大问题,要可持续发展,属于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项目。”

王老还特别强调精神的力量。他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第一个就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一定要提倡,今天还有一批人值得我们敬佩。在国家规划的指导思想里,也得靠这种精神,靠这种精神优势才能很好地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干出别人不一定想象到的,带有奇迹性的结果来。

大珩先生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关怀、教诲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选自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大珩》一书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2009 沪ICP备05015387号
主办: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Baidu
map